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结构分析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法 | 社会科学报

杜玉华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基础上,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并着眼于新时代而提出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动力、主体和社会结构分析方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改、谁来改和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原文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作者 |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杜玉华

图片 | 网络


为什么改:人类社会总是处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演进过程中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尽管囿于时代条件,并没有对未来社会的建设、改革做出详细阐释和具体部署,但是,他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和发展动力的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分别从社会生产力、所有制、主体、交往形式等视角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过程。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状态的分析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还包含了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体、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二是无论从其中任何一个视角来看,人类社会都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拾级而上”的过程,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总是处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之中,即使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思想在根本上蕴涵了社会主义全面改革和不断深化完善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曾经提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著名论断,认为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和决定性方式。在此,马克思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对抗是革命发挥历史发展动力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阶级对立的条件下,革命才会成为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动力,而“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再是革命。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不是阶级间的尖锐对抗,不再需要腥风血雨式的革命,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历史方位不断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的社会的思想。列宁认为,革命胜利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迫切需要做的是恢复和发展生产,革命的方式不适用于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作用,忘记了恰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前,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取得胜利以后,改良在国际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副产品’,但对取得胜利的国家来说,如果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实力显然不足以用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又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在这里,列宁提出的“改良”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改革。这表明,恩格斯列宁已经认识到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谁来改和为谁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明确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一直重视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把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称之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把人的生存问题作为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只有能够获得满足自己生存的生活资料,才能最终把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维护自己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所必须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前提, “‘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而且人民群众还以其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源泉,以其力量和智慧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成品。最后,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阶级革命来实现的。而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人民群众也是推动社会渐进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不仅蕴涵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而且还蕴涵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改革就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益。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于谁来改、为谁改所做出的科学回答。


怎么改:注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社会结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分析方法,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为探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找到的一把成功的“钥匙”,其在方法论上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首先,社会结构分析是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系统,而每一个系统又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即由子系统构成。由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马克思反对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强调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来把握社会结构。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忽视社会结构的层次性特征,他认为,任何社会结构都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的子结构,每个低级的子结构都是更高一级结构的组成部分,社会结构分析就是要把不同层次的子结构置于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

  


其次,社会结构分析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马克思强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认为整体中的各个元素相互联系,整体的结构决定每一个元素的位置,整体大于元素之总和或部分之和,整体具有部分之和所不能说明的东西。同时,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结构时,也重视个体元素在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贯彻个体能动性的原则,认为社会结构是能动的个体与变化的社会结构整体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的统一。

  


最后,社会结构分析是协同性与稳定性的统一。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关系的协调系统,是由其内在的结构要素构成的,并以某种相对固定的方式联结在一起的,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在这里,“协同”是指结构要素对要素的协作能力,表现了结构要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正是因为结构要素各自之间的这种协调、协作形成了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事物前进,而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在均衡、协调、有序状态中保持的一种动态的协同和稳定,取代了传统的静态孤立分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分析方法的思想蕴涵了改革必须注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是对我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项讨论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中所强调的总体方法。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9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外刊 | 《评论汇编》:国际合作亟需“相互迁就机制”

2018,国企改革迎来全面改革施工期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距离苍溪县整县脱贫,还有104个村、2.3万人……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